電話 | 暫無! | 手機 | 暫無! |
---|---|---|---|
聯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
電話 | 暫無! |
---|---|
手機 | 暫無! |
聯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
1
國內綠色建筑后評估發(fā)展背景及現狀
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蓬勃發(fā)展,從2008年開始評價第一批標識項目,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共有4314項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累積建筑面積近5億m2,然而其中運行標識的項目數量僅為262項,占標識項目總數的6.1%。
隨著社會對綠色建筑關注度的與日俱增,人們越來越希望確知綠色建筑比常規(guī)建筑綠在哪里、綠多少、有哪些實實在在的收益,希望獲悉可展示、可感知其集成應用效果的綠色化指標,并了解如何提升建筑的綠色化指標。而項目在運行階段的實施效果如何是真正反映建筑是否綠色、是否低能耗的關鍵,然而通過調研發(fā)現:綠色建筑的設計值與實際運行情況之間往往存在較大差異,這主要與設計考慮不周或成本等原因造成施工未落實、不同技術間耦合影響、用戶使用行為影響等有關,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對項目實際運行狀況給出合理評價。
目前我國對建筑的使用后評估還處于起始發(fā)展階段,針對綠色建筑的使用后評估更是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往往僅是開展一些個案研究,或是根據自身研究需要對建筑節(jié)能、節(jié)水、環(huán)境等某一方面的使用狀況和效果進行后評估,對綠色建筑在運行使用階段實施效果的綜合評價方法和評價技術手段還尚未全面建立,但通過后續(xù)調研分析可見,針對建筑的使用后評估是最值得借鑒和探索的一條道路。
2
國外綠色建筑后評估發(fā)展現狀
歐美等西方國家對建筑使用后評估的研究和實踐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那時西方國家已將項目建設后的使用狀況評價(Post Occupy Evaluation,POE)和建筑設計中的現狀預測評價作為一個完整的建設程序,但實踐多限于功能較單一的建筑類型如大學生宿舍、住宅、老人院等。之后,POE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和深入,不僅體現在研究對象(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設計)的多樣性上,還體現在研究內容從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行為擴展到場地狀況、業(yè)主情況、周圍環(huán)境、設計過程和社會歷史背景方面。POE評價體系也逐漸成形,許多國家建立了POE評價模型,形成了綜合性和系統性的評價體系(大體包含硬性的項目物理環(huán)境的測定、軟性的使用者行為心理調查和測定兩個方面),并運用在項目實踐中。
由此也催生了大量市場化的建筑后評估機構,比如美國建筑師學會從1976年開始開展了一系列后評估工作,聯邦政府也設立了專門的機構(GSA)來管理與政府建筑相關的評價工作,同時,不少大型建筑設計事務所都設有正式工作人員從事建筑評估工作;英國建筑周刊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實施建筑評估,并設有網站服務,如英國的建筑設計合作組織(BDP,Building Design Partnership)和建筑研究院(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的環(huán)境工程中心等機構都提供專門的POE服務,另外英國建筑設備研究和信息協會(Building Service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BSRIA)近年還發(fā)起了“建筑軟著陸框架體系”,延伸設計、施工團隊服務范疇,關注運行效果,通過POE服務,為業(yè)主和用戶提供更為滿意舒適和低能耗的建筑使用環(huán)境;此外,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也都有設立提供建筑項目后評估服務的專門機構。
由此可見,使用后評估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已逐步完善并正式納入建筑規(guī)劃設計進程,并逐步體系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應用范圍涉及各種建筑類型,并使用兼顧建筑全壽命期的有效評價方法。這也必將成為未來我國在使用后評估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近年來,POE也逐漸滲透到綠色建筑領域,并往往與綠色建筑的評價認證有所關聯和結合,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綠色建筑從設計落到實效。
3
我國綠色建筑后評估工作的發(fā)展思考和推進思路
目前我國針對綠色建筑的使用后評估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后評估技術體系和評價方法。而發(fā)達國家在多年以前就已將使用后評估作為建筑設計過程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將其作為建筑師提供的有償服務之一,并包含在項目合同之中;對綠色建筑的使用后評估也逐漸成為用戶的重要需求,并滲透到企業(yè)服務和綠色評估認證之中。這也是未來我國在綠色建筑使用后評估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3.1綠色建筑后評估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區(qū)別
我國已制定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作為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的依據,但其主要側重于評價綠色建筑采用的技術或措施是否到位,而綠色建筑后評估的重點應是對綠色建筑所有技術和措施在項目運營階段集成應用后的綜合實施效果(設備聯合協調、運行正常、高效合理)、建成使用滿意度以及人行為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的主客觀結合的綜合評估(如圖1所示),一般無需考慮單項技術或措施的到位與否,卻包含了單項技術或措施應用中其他可能出現的影響因素,因而更傾向于效能性評價。
圖1綠色建筑后評估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區(qū)別
3.2綠色建筑后評估的分類推進
為彌補我國在綠色建筑后評估體系和方法方面的短缺,我中心牽頭并邀請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院、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清華同衡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了《綠色建筑后評估技術指南(辦公和商店建筑版)》(以下簡稱《指南》)的編制工作。
選擇辦公和商店建筑作為該研究(第一階段)對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從《指南》推廣實施難易度來看,自持型公共建筑的業(yè)主往往更關注建筑運行效果和運維成本,具有應用《指南》不斷改進設計、優(yōu)化運營的意愿和動力;
二是考慮到后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與建筑功能類型、使用特點等關系密切,首先選擇建筑性能特殊性較少的辦公和商店建筑,可以提高技術體系的可操作性和指標水平可靠性。
除辦公和商店建筑外,其他類型綠色建筑后評估的推進思路,應根據其產業(yè)與物業(yè)的運營管理特點加以區(qū)分。
針對住宅建筑,開發(fā)商交房后就不再負責建筑的運維,后期日常運營由各個業(yè)主和物業(yè)單位共同完成。分散的業(yè)主一般會根據個人需求進行二次裝修,而住戶需求和行為習慣千差萬別,也就造成住宅建筑從設備設施性能參數到使用者行為模式都很難規(guī)范統一。所以,針對住宅建筑的后評估工作的確存在一定難度。可從保障性住房著手,這類住宅建筑的設備設施的差異性相對較小,后期運營的統一管理和規(guī)范上也相對容易協調。
針對公共建筑中的博覽類、醫(yī)院類、教育類、體育類等建筑,其經營者一般為公共管理機構,且服務對象明確,對于場地環(huán)境和設施的要求也比較具體和嚴格。后評估工作應做為強制要求,結合建筑功能需求和經營者管理需求,通過合理運作設施設備、加強宣傳和引導來促進使用者踐行綠色行為,推進綠色建筑的高效運營。
針對公共建筑中的旅館飯店類建筑,除住宿功能外,一般還附帶飲食、商務、會議、休閑等配套服務功能,而且配套功能和設施會根據檔次定位的不同而體現出較大差異性,增加了后評估的復雜程度。不過這類建筑的運維管理方普遍關注建筑運行效果,具有自發(fā)開展后評估的動力,應結合不同檔次定位的配套功能,分類開展后評估工作。
工業(yè)建筑種類繁多,但一般具體到某個特定行業(yè)時,其建筑功能要求十分具體和明確。為降低消耗、提高工業(yè)生產效率,很多行業(yè)已在自發(fā)開展類似于使用后評估的優(yōu)化改進工作。應進一步結合重點行業(yè)領域,同時推進工業(yè)和建筑使用后評估的工作。
4
小結
綠色建筑后評估工作的實施,不僅可以體現綠色建筑產生的實際效果和效益,更能明確項目參與各方主體責任,各負其責。
進一步加強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反饋互通,增強項目綠色實施效果展示度,促進公眾參與綠色實踐。通過第三方后評估手段實現綠色建筑監(jiān)督監(jiān)查和質量控制,可促進建設行業(yè)運作模式轉型、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轉變。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且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凡注明來源為“鋁加網”的文章,版權均屬鋁加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必須與鋁加網(電話:18925937278)聯系授權事宜,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鋁加網。鋁加網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電話 | 暫無! | 手機 | 暫無! |
---|---|---|---|
聯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
電話 | 暫無! |
---|---|
手機 | 暫無! |
聯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