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 暫無! | 手機 | 暫無! |
---|---|---|---|
聯(lián)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
電話 | 暫無! |
---|---|
手機 | 暫無! |
聯(lián)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
2014年,MAD設計的哈爾濱大劇院竣工并投入運營。就像悉尼歌劇院之于悉尼的文化地標身份一樣,MAD 團隊也希望落成后的哈爾濱大劇院能夠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而實事上,哈爾濱大劇院也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
大劇院坐落于黑龍江哈爾濱市松北區(qū)的文化中心島內,總建筑面積達7.9 萬平方米,由1600 座的大劇場及400 座的小劇場、地下車庫及附屬配套用房等組成。其中大劇場地上8層,地下1層(主舞臺臺倉及樂池部分為地下2層);小劇場地上3層,地下1層(舞臺臺倉地下2層);總投資約12.79億。地下車庫地下1層,高度6.6m,基礎埋深2.3m,大、小劇場基礎均采用樁筏基礎,車庫采用樁基礎、柱下獨立承臺。
哈爾濱大劇院以環(huán)繞周圍的濕地自然風光與北國冰封的特征為設計靈感,宛如飄動的綢帶,從自然中生長而立,成為北國延綿的白色地平線的一部分。大劇場與小劇場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外殼及異形樓梯采用鋼結構。
該項目幕墻工程由沈陽遠大鋁業(yè)工程有限公司打造,外形上建筑采用了異型雙曲面設計,運用白色鋁質板包裹在與周邊自然景觀協(xié)調的建筑形體上,遠遠望去,張力十足的曲線結構看上去像極了雪峰,似是要與這北國風光默契呼應。文化類建筑與其它類型建筑相比,更具很強的觀念文化品格。從而對其外皮來說,除了實現(xiàn)傳統(tǒng)建筑物理功能要求以外,還賦予了文化識別、象征和符號化等特定表達要求,增加了外皮設計復雜程度。文化建筑往往采用多體塊組合、多角度幾何面交接、多種新材料組合等手法和工藝。所以,要采用針對性的設計方法,才能滿足這一要求,進而引領發(fā)展趨勢。
大劇院整體設計思路與MAD 為《星球大戰(zhàn)》導演喬治·盧卡斯設計的芝加哥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方案頗有幾分相似,后者的整體外型呈現(xiàn)出山巒起伏的樣子,白色的外立面自下延伸至附近的水面,往上則向天際延伸,在周圍高樓林立的塊狀天際線的包裹下,柔和的外部曲線給人流動的感覺,仿佛是高樓叢林中一座低矮的小山,將周圍的城市空間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
整體建筑不僅在外形上貼合周邊城市景觀,更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與這座城市接觸,成為一處人們愿意來此休閑玩樂的公共空間。它在設計路徑上允許市民能夠從四面八方自由抵達,在這里休憩或是運動,而不僅僅是來這里看一場話劇或是聽一場音樂會。除了廣場休閑空間之外,市民甚至能通過大劇院外立面上的通道,在建筑上進行攀爬,仿若在等雪峰,抵達頂部的露天劇場和觀景平臺,還可以一覽哈爾濱城市遠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劇場的舞臺后方,是一片巨大的隔音玻璃幕墻,使其能夠以自然為背景,成為室外環(huán)境延伸的一部分。
在小編看來,哈爾濱大劇院算是一個完美的作品,但歷時5年完成的建筑佳作,卻引起來各種爭議,“抄襲”、“拼湊”丑聞纏身!甚至有網友批評,建筑平面不像建筑師瞎吹的什么自然地貌的藝術作品,實際看起來根本就是女人身上的媚俗裝飾,那些軟弱的無力的曲線壓根就是女人說話的娘娘腔,充分的說明了設計師稚嫩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這些挖苦的字眼,將MAD批評得一無是處。做為一個普通大眾來說,一座建筑除了美觀,還要兼具實用,功能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評測標準,從這一點上來說,哈爾濱大劇院并沒有那么糟糕,無論如何,每一個為建筑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建筑師,設計師和幕墻門窗人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且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凡注明來源為“鋁加網”的文章,版權均屬鋁加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必須與鋁加網(電話:18925937278)聯(lián)系授權事宜,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鋁加網。鋁加網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電話 | 暫無! | 手機 | 暫無! |
---|---|---|---|
聯(lián)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
電話 | 暫無! |
---|---|
手機 | 暫無! |
聯(lián)系人 | 暫無! |
地址 | 暫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