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涂料熔融后附著在基材表面,經(jīng)過聚集、流平、固化三個階段后成膜。其固化過程是樹脂固化劑部分助劑等通過交聯(lián)反應,固化為堅硬的涂膜,這個過程對涂層附著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粉末涂料的附著機理一般分為化學附著和機械附著,化學附著力是指涂膜和基材間的界面作用力(氫鍵和化學結合力);機械附著力一般由基材的粗糙度以及本身涂膜的強度來決定。
附著力的測試方法
一般有劃格法、劃圈法、拉開法??紤]到實驗室與現(xiàn)場的匹配性以及直觀性,我們使用劃格法來對涂層的附著力進行試驗。通用的劃格實驗三個標準GB/T 9286-1998 ASTM D3359-2009 ISO 2409-2013其測定方法與判定基準基本一致。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劃格間距由基材及膜厚決定(0-60um硬基材:1mm間距;0-60um軟基材&61-120um硬或軟基材:均2mm間距;121-250um硬或軟基材:3mm間距)
2.劃格刀刀刃需確保鋒利
3.劃格時刀刃垂直于基材表面
4.力度均勻、劃格速度均勻
5.使用規(guī)定拉力的透明膠帶,測試后保留作為參考。
影響附著力的因素
一、基材
基材的材質(zhì)對附著力的影響很重要。例如工程機械部件所用的熱軋鋼板,表面一般存在大量碳灰以及防銹油,由于其表面張力非常低,若無法除盡,對附著力會造成極大的影響,一般該類基材需要進行打磨或者拋丸,使有效的附著面積增大,并增加前處理工藝一方面提高附著力,另一方面顯著提高該類工件的耐鹽霧性能。
二、前處理工藝(僅選取幾種問題簡要分析)
當脫脂劑堿性過高,表面鐵原子與堿發(fā)生反應,改變鐵基材表面結構,導致前處理膜上膜困難;當基材為鋁或鋁合金時,脫脂劑堿性過大與基材表面金屬反應生成堿性的偏金屬鹽,當其遇到酸性的磷化液立刻生成金屬氫氧化物,烘干后生成氧化物而非均勻磷化膜,也就是所謂的“白斑”,在“白斑”上噴涂粉末涂料后,一段時間過厚會形成鼓包,整片漆膜脫落。
工藝水中的鈣離子、鎂離子超標,嚴重影響脫脂劑的效果,水中的陰離子也會附著在磷化膜上影響最終涂層附著力。
當脫脂劑中無防銹成份時,工件從脫脂工序到磷化或者其他前處理方式工序間極易發(fā)生“閃銹”現(xiàn)象。一旦工件銹蝕,銹蝕處極易發(fā)生附著力不良。
水洗工藝用水未使用合格的純水或者長時間未更換,其中的陰離子以及殘存量較多的藥液均會吸附到前處理膜上,到至涂層附著力不良。
在前處理工藝最后一道工序烘干工序中,烘干溫度過低或時間過短,前處理膜表面的殘留水分和部分結晶水難以去除干凈,噴涂成膜后,水汽在前處理膜和涂層間集聚,導致附著力喪失。而烘干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可能導致前處理膜粉化,噴涂固化后與涂層一同從基材脫落。
三、粉末涂料本身與固化條件
粉末涂料樹脂含量過低會導致整體涂層交聯(lián)不完全,整體涂層偏脆,附著力下降,同時沖擊性能也會偏差。
添加劑(流平劑、潤濕促進劑等)使用不當或添加量不當會導致粉末涂層的潤濕效果變差,涂層和基材之間存在空隙,導致附著力不良。
樹脂的樹脂量分布過寬會導致其不能在較窄的熔融溫度范圍同時熔融,極大地影響了整體涂層的交聯(lián)密度,導致附著力不良。
保證充足的固化時間和溫度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流平和機械性能,但過烘烤又會造成黃變等不良影響,需合理控制鏈速,爐溫等變量。
另外,粉末受潮、壓縮空氣中含水含油、施工環(huán)境中灰塵較大均有可能造成附著力問題。部分噴涂廠家使用直接燃氣烘烤爐燃燒產(chǎn)生硫化物等小分子附著在涂層表面使得返工時二次附著力嚴重不良。
影響粉末涂層附著力的因素除去上文簡介的還有非常多,有些因素同時又是相互制衡的關系,往往需要我們現(xiàn)場結合實際生產(chǎn)條件與環(huán)境才能得出最終結論。我們在實際生產(chǎn)中,需要不探索,開發(fā)理想配方體系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匹配施工條件來滿足日益升級的市場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且僅代表原作者觀點,轉載并不意味著鋁加網(wǎng)贊同其觀點,或證明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完整性與準確性,本文所載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鋁加網(wǎng)對客戶的直接決策建議。轉載僅為學習與交流之目的,如無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0757-85529962聯(lián)系處理。